笔趣阁
笔趣阁 > 春闺记事 > 第447节革去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47节革去

  春闺记事

简王妃出殡之后,顾瑾之和简王府便没了来往。


转眼就到了六月中旬。


朱仲钧也写信回来,信中只说他很好,很安全,问顾瑾之和孩子们好不好。他说了很安全,顾瑾之就明白,朱仲钧这是偷偷回了趟庐州。


庐州很安全。


顾瑾之给他回信,说了老二彦颖跟着师傅学武,体质越来越好了;还有一个月就满两周岁的老三彦绍,也越发活泼tiáo皮。


而长子燕山,被林翊带到了外地,半年后回来。


半个月后,顾瑾之收到了朱仲钧的回信。


他吩咐顾瑾之,多进宫去给太后请安,尽孝道。也说了林翊可靠,让顾瑾之不必忧心,男儿就该多出门,增长见识。


顾瑾之颇为欣慰。


京里尚未平静。


西北战事的消息,被完全封锁,平头百姓不知如何,顾瑾之也没有去打听。而她大伯顾延韬,和太子起了冲突,至今尚未和解。


而太子的老师袁裕业,终于如愿,成了吏部尚书。


吏部乃六部之首,吏部尚书便是天官。能坐到这个位置,无才无德,无人会信服的。


朝中炸开了窝,到处都在议论纷纷。


不满的声音很多,连市井都听闻了。


关于袁裕业的种种谣言,又从四面八方涌入。


甚至顾瑾之都听说了。


有耿直的朝臣,公然在朝堂说,袁裕业不过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根本无大才,不足以任大职。


太子就把那个朝臣贬到了福建。


这样就震慑了朝臣。


从此,再也无人说三道四。


但暗地里的不满之声,从未消弭。


投靠了太子,就等于和谭氏成为一派。


袁裕业却不。


他和“谭氏”那派的大臣,划分得非常清楚。


这无疑也给了朝中一个暗示:太子是不信任谭氏的。如今依靠谭氏支派,谭家朝中无人。而谭家门生夏首辅也致仕,太子也不信任,这对谭氏的气势很有打击。


顾延韬趁机也打压了几个谭氏派系,换上了自己的人。


不管是袁裕业还是太子,他们一个书生、一个自以为是的弱冠少年,在朝中的倾轧不及顾延韬熟练和敏感。


他们不过小小的随心所欲,就被顾延韬捕捉到了。


朝臣也觉得无奈:太子的行为,显得很yòu稚,如今越发明显,而他偏信的袁裕业。党同伐异手段。不亚于当年的顾延韬。


虎狼争斗。总有人会因此而丢了性命。


要么就投靠顾延韬,要么就沉默低tiáo。


反正是没人愿意投靠袁裕业的。


他们觉得丢不起这个人。


袁裕业不能生育,是个没有尊严的男人。


就在朝中为这间大事议论纷纷的时候,突然又有另外一个消息。在京城激起了千层浪。


这件事,是关于简王府的。


简王妃过了头七,思柔郡主便要回寺庙静修。


太后却把她叫到了宫里,说愿意给她在城外修建一处寺庙,她任主持。


思柔当时愣住了。


她半晌没有回答,而是脸憋得通红,嗫喻道:“……太后娘娘,思柔只怕修行不够,当不起如此重任。会辜负太后娘娘的厚望。”


太后则叹了口气,道:“你这孩子,还是如此贴心。哀家想给你建处寺庙,拨些银两,不过是心疼你新丧了母亲。哪里是指望你做什么?”


思柔低垂了头。


她手指纠缠在一处,捏得发白。


“只是,如今西北打仗,国库的钱财是不能妄加动用的……”太后话锋一转,又道。


思柔心里大动,猛然抬头,抢话道:“思柔也不敢让太后娘娘破费……”


“……哀家知道你孝顺。可哀家这话说了,就没有出尔反尔的道理。你们府上素来是富裕的,当年陛下也另外赏赐你们良田。哀家下道懿旨,让你父亲给你修建一处寺庙,供奉香火,也是替哀家积福。你可愿意啊?”太后继续道。


思柔终于明白了什么,心一下子就沉了下去。


她又惊又怒。


她现在尚未正式出家。也许在她心里,对自己的人生尚有其他想法。她的病,也渐渐好转。


她最近还在想,也许她心里的冤孽,早已化去了。


这么几年的清苦修行,她已经替自己还了债。


她甚至做梦到过谭宥,那个给她希望的男人。


她心里的希望,似小火苗般,窜了出去。


如今,太后这么一席话,把她的小火苗就浇灭了,思柔郡主只感觉自己人生一下子就失去了光明。


她眼前有短暂的黑暗。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zz.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zz.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