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全职艺术家 > 第九百六十章 嘻游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九百六十章 嘻游记

  全职艺术家

这阵仗林渊也没想到,自己又不是什么武术家,就是想借节目宣传一下《太极拳》而已,好让有兴趣的人以此作为锻炼。


不过真遇到这阵仗,林渊并不心虚。


太极能在天朝流传数代,可不是靠什么假把式。


旁边。


摄影师已经架设好了机器,表情有些古怪的看着林渊:“羡鱼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开始?”


“现在。”


林渊开口说道。


旁边。


道士们眯起眼睛。


专家们一言不发。


鱼王朝等人则是担心的盯着林渊。


镜头下。


林渊两脚并立,全身关节和肌肉放松,呼吸自然。


这是极其安静的状态。


突然。


林渊动了。


他的双脚向左分开半步同肩宽,两臂缓缓向前平举与肩平行。


似直非直的肘关节微微弯曲,手心向下,两腿微微下蹲成马步状,上身平直目视前方……


太极起势!


鱼王朝众人面面相觑。


他们看不懂,只是觉得这个动作挺好看,同时挺唬人的。


毕竟是一群外行,看个热闹。


内行人则是看门道。


松柏道长和身边的几个道士互相对视一眼,表情似乎有些意外。


旁边的专家们也是愣了愣。


第一个动作很专业。


很符合人体力学原理。


不过这只是刚开始,所以没人开口。


……


林渊心无旁骛。


当他正式开始打太极,只感觉所有动作都早已烂熟于心。


第二式。


第三式。


第四式。


林渊每一个动作要领以及其目的,脑内都清晰无比,他虽然人在不停的动,但心却很静,呼吸自然中正安舒。


掤!


捋!


挤!


按!


采!


挒!


肘!


靠!


柔和缓慢。


连贯协tiáo。


虚实分明。


刚柔相济。


太极的动作要求是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要完整,富有弹性,不可使用拙力乃至蛮力,而是借力打力,突出一个巧字。


不知不觉中。


林渊已经接连表演了好多招式。


只见他时而两掌向前、向两侧分开画圆后坐;


时而重心前移至右脚成右弓步,两掌前chā,肘不离肋;


再转眼,他的重心已经左移成左弓步,右手变掌心向上;


呼吸间,却又重心移到右脚,屈膝下蹲。


如白鹤亮翅。


如野马分鬃。


双峰贯耳、如封似闭。


林渊所有的动作,都是那么的圆润和谐,叫人赏心悦目。


……


鱼王朝。


众人看傻了!


陈志宇喃喃开口:“怎么这么好看?”


孙耀火则是眼神发亮:“你还记得《倚天屠龙记》中关于太极的那些描写吗,我感觉学弟的动作和小说描写的太极,完全的一致,难道太极这门功法,不是楚狂老师这个作者瞎编的?”


简易震惊:“怎么可能!”


夏繁低声道:“怎么不可能!”


江葵若有所思:“代表打的就是太极!”


魏好运喃喃开口:“虽然动作不快,有种不急不慢的味道,但却有种莫名的美感,难道这真的就是小说中所描写的太极拳?”


“代表……好帅!”


赵盈铬的眼睛都成了爱心状,完全成了花痴一个,根本抵挡不了太极的魅力!


外行人仍然看不懂。


不过哪怕是外行人看到太极,也必然会产生一种“不明觉厉”的观感,因为观赏性真的很qiáng!


这些动作很符合大家对武学美感的概念!


……


武当观。


道士们瞪大眼睛!


松柏道长的眼神中陡然jīng光四溢!


松柏道长旁边的道士开口:“师兄,为何我有种心惊肉跳之感,这套武功好像跟我们道教的一些武学理念非常接近,但偏偏又不同于我们道教流传下来的任何武学!”


“当然!”


松柏道长的声音有些颤抖:“太极本就是道教提出的概念,黑白太极图流传这么多年,只是从没有人想到过可以围绕太极的概念和说法来创作出一门武术!”


春秋诸子百家,有道家学说。


流传于世的典籍中,《易经》有太极的概念。


此外《庄子》等作品中,同样对太极有相应介绍。


这是一种古代流传下来的哲学。


如今却被楚狂写成了一种武术。


羡鱼今日更是在武当山,亲自将之具现而出!


松柏道长等武当观的长辈们,大多都是自yòu习练武学。


他们不是什么小说中描写的世外高人,也从来不会神话什么传统武术。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看出《太极》的厉害之处!


“卸力!”


“借力!”


“打力!”


这是一套非常养身的功法。


实战能力不好说,但绝对很专业!


既然有qiáng身健体的功效,且符合实战规律,那就不是羡鱼在哗众取宠胡编乱造!


莫名间。


松柏道长忽然有种如获至宝的感觉!


……


专家团。


专家们都震惊了!


如果说武当观的人不乏习练武学之人。


那专家团几乎全都是研究了半辈子武学乃至动作的!


他们甚至比武当观的道士们,更能体会到《太极》的jīng妙之处!


“这……”


“这分明是一种极为上乘的武术!”


“他是怎么研究出来的!?”


“刚刚那招,分明是在借力打力!”


“动作虚虚实实,很难猜中他下一个路数是什么。”


“这是以柔克刚的手段!”


“四两拨千斤的武学技巧被用到了极致!”


“这武术可能有不小的实战效果,化力和发力设计的太好了。”


“化力靠身步法,发力在抖擞之间,看似轻微的晃动,其实暗藏千斤力!”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zz.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zz.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