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三国小霸王 > 三国时期的衣食住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三国时期的衣食住行

  三国小霸王

笔趣阁 18xxs,最快更新三国小霸王最新章节!


(一)衣服


东汉末年植桑养蚕早成规模,丝绸虽然是一个大行业,但是,普通人家是穿不起绫罗绸缎的。


普通人家的衣服质料是棉和麻。不过,一般人家贴身能有件棉质衣服,外边套上麻布衣服就相当不错了。


至于贫民,全家穿一条裤子一件袄,谁出门就穿上,回家就脱下来的情况,应该是很普遍的现象。


整个社会下层一般就是冬天破衣烂衫缠身,夏天**上身,只在遮丑处遮盖一下。


饭都没的吃,哪里顾得穿衣?


当然,社会上层人们的服饰还是很讲究式样材料和颜色的,这一点也是有史可查,恕不赘述。


这里只是把衣服样式略作介绍,便于了解刘琮穿越到汉末的生活情况。


单衣:就是单层衣服,没有里子。单衣样式很多,有长袖的,短袖的,无袖的几种。


外服:就是外衣。那时人们的外衣,样式一般就是过膝的长衣,有里子。


为什么要穿长衣呢?其他原因不知道,有一个原因是不能否认的,这就是那时候还没有真正的裤子穿,就是说裤子这种下身衣服并不普及。


下身有令人害羞的地方,需要遮挡。没有裤子怎样遮挡?只好穿过膝的长衣。


呵呵,膝盖以下是没有害羞之处的。


关于裤子的问题也是有史可查的,不是猎人在这里猜想的。


秦末汉初,没有裤子的概念,因为有史料说,刘邦接见某位历史名人的时候,是“箕裾”接见的。


什么叫箕裾?就是叉开两腿坐着。


这就惹得被接见人出门后大骂,骂刘邦这小子傲慢,不尊重贤者。


那时候人是跪坐着,就像日本人到现在坐在榻榻米上那样。


为什么要这样坐呢?那时候是因为没有裤子啊。不穿裤子而跪坐着,不就是把羞处掩藏起来了吗?


刘邦就不讲礼貌,恩,接见名人竟然“箕裾”不跪坐!这不是有意把胯子里的脏器亮出来显摆吗?


这就是不礼貌,那东西是随便亮在台面上的吗?


从这个典故上可以推测出来,到东汉末年尽管已经过去了四百多年,但是,这裤子的普及就很成问题。所以一般人不一定会有裤子穿。


既然没有裤子穿,夏天可以,到了冬天怎么办呢?


从出土的那年月的陶俑来看,那时候人的下肢一般使用袜子来保暖,从脚下套上袜子,拉到膝盖以上,再用带子系住,这样膝盖以下的保暖问题就解决了。


至于膝盖以上到肚肚眼,这一地带的保暖问题怎样解决的呢?


估计就和日本相扑运动员那样,用一块布片胡乱缠起来,既遮丑,又保暖。


由此得出了另一个想法,日本人的坐姿,遮丑方式都是跟中原人学的。可惜当时没有知识产权保护,否则,满可以收取保护费。


话扯远了,再回到衣服式样上来说吧。汉末的衣服式样基本就是这样的,所以刘琮穿越到襄阳城北门楼上时,发现自己和荆州兵们穿的衣服是长衣,就感到疑惑,疑惑了好长时间,才弄明白了。


恩,还有一点需要说明,汉末时期,不只是裤子没有普及,就是纽扣也没有发明出来,所以无论长衣服短衣服,都是一个袄襟长,一个袄襟短,穿上衣服的时候,将左衣襟往右边一勉,然后用一条带子系在腰上,这衣服就穿上了。


咳,忘了,其实不用介绍,要想着了解一下汉末人们的服饰,去看看道士的打扮就行了。


道教从汉朝延续下来,道人的服装基本是没有改变的。


呵呵呵,不过一定会有一点改变,这改变不用细说,因为现在的人都穿短裤,也穿长裤。


(二),饭食


中原地区主要是黄河流域,最早的农作物恐怕就是谷子。


因为黄河流域的天灾主要是旱灾,谷子最耐旱,所以小米是古代这一地区的主要粮食。


其实谷子的种类有几种,像黍子,穇子等。


不过谷子产量很低,遇到天灾,往往颗粒无收。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zz.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zz.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