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逃亡犯报告 > 一五零 英雄悲歌(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一五零 英雄悲歌(三)

  逃亡犯报告

笔趣阁 18xxs,最快更新逃亡犯报告最新章节!


碳基的时间最宝贵。


接下来将近一个多月的时间,清城市的某些碳基猴子们,将这句俚语的意境发挥得淋漓尽致。


它们,以一种极其节约,甚至足以使局外人瞠目结舌的吝啬方式,精打细算地度过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


当然,这种状态,还可以换成一种比较简洁的形容方式:


度日如年。


是的,度日如年。


这些度日如年的碳基猴子们,数量成千上万,在一个多月之前,它们有着相当显著的共同特点:这些猴子们,总觉得时间太短,不够办公,不够学习,不够陪老婆孩子,当然,更重要的是,不够吃喝,不够玩乐,不够唱ktv,不够泡洗浴场;


等等等等。


而现在,它们仍然有着同样显著的共同特点:这些猴子们,开始觉得时间太长,警笛鸣响的声音拉得太长,某些脸色严峻的陌生面孔们,在办公大楼中呆的时间太长,新闻节目中,一天重申三次,一个月重申三十天的反腐专题太长,街头巷尾,饭馆茶楼中,那些窃窃私语的话题拖得太长;


等等等等。


这一个多月来,众多公仆们的种种情形,清城市十一位决策层的官员们清清楚楚。同时,他们还清清楚楚,这一切,通通来自“宋同志”的调查态度,以及“王同志”的调查方式。


不过,在信息极不对等的情况下,成千上万只度日如年的碳基猴子们,并不知道这一切。


他们有自己的理解方式。


一种包括大多数清城市民在内,通通广泛认可的理解方式。


……


2009年8月24日星期一。


清城卓仪鱼庄。


“谢谢。”


单功邦对着服务员微微点头,微微笑了笑,坐到了他指引的位置上。


接着,在其他的同行者们,还在互相谦让,缓缓入坐的时候,这位来自紫荆特区的投资者,已抬起头,随意往四周环顾了一圈。


由于正是午饭时分,鱼庄中熙熙攘攘,早已客满,就在他们刚刚经过的鱼庄门口,此时,又有一群食客走入,他们和门口的迎宾交谈几句之后,很快就转身离开。这群食客中,有几人的脸色,略有些遗憾,却也并不特别明显,看得出对鱼庄客满,显然早有心理准备。


同时,由于习惯性的观察,单功邦还注意到,鱼庄中的碗碟筷杯,都显得相当干净,桌椅的布置摆设,也显得相当妥帖,虽然装修不是特别奢华,却也还称得上比较精致。


如此想着,趁着其他人还没有谦让完毕,单功邦悄然抬眼,不为人察觉地瞟了瞟摆在一侧的桌牌。


他如愿以偿地看到,上面除了几句常见的恭维套话之外,还写着好几样酒水饮料的价格。


来到清城这几天,早已经做好了功课的单功邦立刻看出,它们的价格,比起外面,只高出了10%左右的水准。


这是一家物美价廉的鱼庄。根据不到一分钟时间的短暂观察,单功邦作出了这个判断。


既要体现好客之道,又要节约经费开支,可以想象,这些相陪的官员们,为了找一个解决午饭的地点,肯定又花费了不小的心思!单功邦这么想着,于是,他的脸上,不由自主地露出了意味着宽心的微笑。


单功邦,42岁,来自紫荆地区,此次大陆之行,除去旅游观光之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在金融危机来袭的关头,为自己的家族企业,在内地寻找几个合适的投资项目。


清城,是单功邦来到大陆之后,进行考察的第五座城市。


也是直到目前为止,他最为满意的城市。


对年过不惑,早已成熟的单功邦而言,这份满意,自然不可能来自于招商引资办公室中,那些花花绿绿的宣传资料。


来到了清城这六天的时间,单功邦最大的感受,就是闻名不如见面,眼见才是事实。


实际上,来到清城,对单功邦来说,纯属偶然。


六天前,这位来自紫荆的半投资半旅行者,搭乘的旅游专列,下午时分到达清城,由于此地属于大站的缘故,火车停靠的时间较长,单功邦一时心血来潮,便离开车厢,打算到外面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结果,刚刚踏下火车,单功邦便见到了令他非常惊讶的一幕。


当时,笔直的铁道旁边,十几位工作人员,站成了一条笔直的直线,她们的身体,同样挺得笔直,正在履行接车工作。


这些工作人员,全部顶着小帽,穿着浅蓝色的短袖,深蓝色的长裤,黑色的劳保包根皮鞋。


同时,她们额头上,脸上,手臂上,全都是浅黑的小麦色,也全都是密密麻麻的汗水。


这种情景,单功邦曾经见过许多次。----在铁道部门的宣传画上,曾经见过多次。


不过,这一回,他真正亲眼看到这种情形。


于是,单功邦的脑子里,一瞬间就想起了途中经过的其他几十个车站,一瞬间就想起了火车在那些地方停靠,自己偶尔将目光投到窗外时,那些铁道站台上,那些工作人员们,那些工作态度,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非常普通的状态:其他站台的工作人员们,经常将脑袋上的帽子取下,或者是干脆没有;经常将衣服的袖子卷起,或者是干脆没穿制服;经常将劳保鞋的后根压下,或者是干脆穿着拖鞋凉鞋;经常靠着柱子墙壁休息,或者是干脆没有人影。


单功邦知道,其他站台的工作人员们,会有这样的表现,并不值得大肆攻击批评。毕竟,时值盛夏,天气实在太热,在并不影响具体工作的时候,一点点技巧,一点点手段,也是人之常情。


于是,在没有人之常情,只有规规矩矩的清城火车站,这种可以直接拍成宣传图画的情形,使单功邦立刻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


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内,他直接回到车箱,收拾好全部行李。


在不到三分钟的时间内,他走出了清城火车站的出口。


在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内,他在一种按捺不住的心情之下,到处打听追问,飞快地走进了火车站附近的的找商引资办事点。


随后,就是长达六天的细致考察。


在这六天的时间里,单功邦最大的感受,就是闻名不如见面,眼见才是事实。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zz.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zz.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