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重生之最强大亨 > 第1409章 三家半导体公司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409章 三家半导体公司

  重生之最强大亨

笔趣阁网 ,最快更新重生之最强大亨 !


“胡博士,带我去一趟半导体办公室,我有些事想跟你聊聊。”


“好的,董事长,请跟我来!”


胡正明是典型的研究人员性格,十分地儒雅随和,听到夏禹的话之后,微笑着带着夏禹和霍建宁进入电梯,前往天工半导体实验室的楼层。


“胡博士,这一次集团会新开设一系列的公司,其中半导体领域将会是重中之重。”


“所以马上,您这边的工作压力就会大很多,还需要您带好团队。”


胡正明微愣,笑容反而越发灿烂,毫不犹豫地说道:“董事长,对于我们做科研的人来说,最不怕的就是有研发项目,最怕的反而是有力无处使。”


“您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科研环境,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当中,我们一定全力以赴完成公司安排的任务。”


夏禹满意地点点头。


这时,电梯刚好到了指定楼层,他笑着说道:“先到实验室再跟您细说吧。”


“好的,这边请!”


说罢,胡正明带着夏禹朝一个方向走去。


很快,三人就到了实验室的准备间,换好衣服之后,便走了进去。


“董事长,这间实验室是最大的一间,科研人员大部分都在这里做研究。”


“有一些特殊要求的实验,就会去其他一些更小的实验室。”


进入之后,映入眼帘的是穿着白色科研服的研究员三三两两聚集,围在一部部机器或者仪器前,胡正明立刻介绍起来。


“过去看看。”


夏禹微微颔首,迈腿朝着一处人群走去。


“董事长!”


“老师!”


“董事长……主任……”


看到夏禹等人到来,正在研究的研究员立即向夏禹等人问好,其中一个人喊胡正明老师。


夏禹看向他,果然是梁孟松,这小学生发型跟后世一模一样。


“你们好。”


“现在你们主要是做哪方面的研究?”


“董事长,我们目前正在全力研发3微米的芯片制造工艺……”


梁孟松是这项研究的主力,他直接向夏禹汇报起来。


夏禹静静地听着,尽管这些深奥的技术他并不能都听懂,不过一些常识他是知道的。


在梁孟松说完之后,夏禹突然问了一个关键的问题:“现在国际上的主流芯片技术达到了哪个层次?”


梁孟松有些尴尬,但还是如实回答:“董事长,全球顶级的芯片公司,都已经进入到量产1微米规格的芯片了。”


“去年10月,美国英特尔发布的80386处理器就是采用了1微米的制造工艺。”


“我们目前的研发进度确实比较滞后,不过我们会全力突破,目前1微米的制造工艺项目已经开始了一段时间了,在这个领域研发出了7项技术专利。”


“嗯,我知道了。”


“有压力是好事,要将压力转化为进取的动力。”


夏禹微笑着鼓励道。


“你们继续吧。”


“胡博士,我们去那边看看。”


……


夏禹在天工半导体实验室呆了近一个小时。


这一个小时里,他也将天工半导体实验室的情况了解了个大概。


目前天工半导体实验室有37个研究人员,但是人员结构和研究方向却有些复杂。


在人员上,其中过半都是大陆挖来的研究员,普遍年纪较大,领头的技术大牛是一个51岁的老教授,名叫苏明生,来自鄂省的汉城无线电元件三厂,在光刻机研发领域有很强的实力。


之所以这一位老教授被挖来香江,原因很现实却又很让人无奈。


因为大陆方方面面都要外汇,而从六十年代起搞了二十多年光刻机自主研发的汉城无线电元件三厂,也因为项目被下马,缺少了国家经费支持,导致二十多年的技术研发停滞,所以苏明生一身所学无所施展,才被天工科技实验室挖来了香江。


而从与苏明生的沟通中,夏禹得知了大陆光刻机自主研发的情况,在1965年时中科院就研发出了65型接触式光刻机,到了1980年,水木大学更是成功研制出第四代分,光刻精度达到3微米,接近国际主流水平。


只是现在,下马几年了,大陆已经与国际上有了代差。


仔细想想,现在天工半导体实验室还在研发3微米的芯片制程工艺,而1980年大陆就能够自主研发出精度达到3微米的光刻机。


而现在,已经是1986年了!


一瞬间,夏禹遗憾之余,也大感庆幸,还好他打算布局了。


大陆积累的数量庞大的科研人才,虽然这几年被耽误了,但是实力是绝对有的,现在他去挽救还来得及。


言归正传。


目前天工半导体实验室因为人手问题,研究地不够全面。


其中以胡正明和梁孟松师徒为首的一半人员,在研发芯片制程工艺。


而以苏明生为首的一部分人员,则在研发光刻机。


了解到了真实的情况,夏禹就得稍微调整一下自己来之前做的计划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zz.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zz.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