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大唐西域少年行 > 第110章:碧波尽染英雄血(三)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0章:碧波尽染英雄血(三)

  大唐西域少年行

笔趣阁网 ,最快更新大唐西域少年行最新章节!


桑干水源于河东朔州,东流经幽州入海,在幽州与大运河汇通,范阳军可逆流而上支援云州。


为切断幽云二州的水路交通,李光弼在夏日水涨之前,征调匠人锻造铁链巨锥,密布河中,封锁水道。熟读兵书的李光弼岂会不知三国时王濬楼船破吴的典故,故他清楚铁链锁河只是权宜之计,治本之策当是收复云州,编练水师,顺流而下,直捣幽燕!


“可惜,若非长安生乱,王正见返京,河东战局何至于此!”


太子逼宫之前,朔方军围攻云州的战事虽遭遇阻碍,然王正见麾下的河东军擒安庆宗、复北都、出井陉、困常山,势如破竹、无往不胜,令叛军胆寒。


故云州高秀岩部虽得回纥部暗助,然李光弼却并不着急,毕竟只要王正见攻克常山,不但能斩断叛军老巢与洛阳的粮道,还可随时北上分割幽云二州,令叛军首尾无法相顾,那时云州之敌将为瓮中之鳖。


眼看叛军即将陷入困境,长安城中却风云突变,李光弼与王正见先后接到进京勤王的诏书。李光弼犹豫不决间,来自郭子仪的密信让他下定了决心:“昔可拒姝丽,今何急奉诏?”


当年安思顺对李光弼青眼有加,三番两次欲招其为婿,李光弼素闻安禄山蓄养私兵、囤积粮草,担心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屡屡拒绝,惹得安思顺颇为不快。


郭子仪重提旧事,正中李光弼心坎,且郭子仪体贴入微地随密信送来回纥欲寇边的军报。李光弼接到诏书后,假意勤王,却以回纥异动为借口迟迟不动,静待长安朝局水落石出后方上表高呼“陛下圣明、太子英明”。


太子李亨少时遥领朔方大使,其密友王忠嗣又担任过陇右、朔方、河西、河东四镇节度使,朔方军上下多依附亲近东宫,李林甫数次掺沙子,妄图借阿布思等人之力收服朔方,然李光弼对李林甫、盛王一党始终敬而远之。


得知盛王身死、太子逼宫,李光弼虽不至于为东宫摇旗呐喊,却并无几分出兵勤王之心。


太子接任天下兵马元帅不久,平卢节度副使史思明以涤清君侧之名与安禄山合流,顺运河南下围攻睢阳,剑指江淮富庶之地。


为保长安粮饷不断,李亨急调王正见赴南阳就任江淮防御使,严守淮河一线;圣人则命永王李璘为江陵大都督,出京坐镇襄阳,统辖江淮锐兵,王正见等均受其节制。


本由王正见兼领的河东节度使一职则落到郭子仪头上,是时被困常山的田承嗣趁长安内乱、北庭军回转,若溃堤之洪流,席卷河北诸州,横扫忠于唐廷的义军,然后囤积重兵于井陉关下,摆出一副强攻河东的架势。


当初王正见率五千多兵马过蒲津渡进入河东,短短数月就募集五万多河东壮士,并凭之屡克强敌。后一万子弟兵随其奔赴江淮,其余四万初经战火磨砺的河东精兵皆留在故土保家卫国。追随颜氏兄弟退入井陉的河北义从则有三万余人。


身为北都防御使的建宁王李倓欲再出井陉与田承嗣决战,收复河北失地,却被走马上任的郭子仪劝回太原。郭子仪亲率数万兵马镇守井陉关,有严防叛军西犯之心,却无东进与田承嗣争雄之意。


河北战局的反复,令陷入崩溃边缘的云州叛军起死回生,回纥对高秀岩部的援助也变本加厉,光复云州愈发遥遥无期。


而令李光弼愈发不安的是,近几日,除游弋在边境的帝德部外,回纥王庭又派阿波曳勒罗率一万回纥骑兵逼近云州边境……


风卷虎帐龙门开,甲光如水夜如尘。


“节帅,曳勒罗答应了!”满面喜色的仆固怀恩带着熏熏夏风踏入大帐。


“回纥人此行意欲何为?”李光弼面色阴沉。


“长安生变,葛勒可汗甚是关切,故派曳勒罗前来打探。”仆固怀恩笑道:“因担心边境守军误会,曳勒罗从拙荆处问清某之所在,直奔云州而来。”


“天子家事,岂容藩属置喙。”李光弼冷哼道:“不过若真能助吾一臂之力,某愿与其把酒言欢、义结金兰。”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zz.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zz.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