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大唐西域少年行 > 第九十七章:淫雨霏霏烽烟浓(一)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九十七章:淫雨霏霏烽烟浓(一)

  大唐西域少年行

笔趣阁网 ,最快更新大唐西域少年行最新章节!


风如拔山怒,雨如决河倾。


无穷无尽的雨水如银河倒泻般瓢泼而下,将披蓑戴笠的赵无极打得睁不开眼。他的坐骑则不停地抖动鬃毛,试图甩掉令人厌烦的雨珠。


“这是什么鬼天气!”赵无极一把将闯入眼睑的雨水抹去,扭头望了眼在狂风暴雨中拼命赶车的伙计们,放开嗓子吼道:“慢一点,千万别翻车!”


可风雨太急,赵无极根本拿不准手下伙计是否听到自己的吆喝。好在这帮伙计跟随他多年,个个都是顶呱呱的好手,行事也极其周详谨慎,赵无极倒也没什么不放心的。


“雾遮井宿、雨落关中,李先生真的这么神?”长途漫漫,甚是无聊,赵无极被雨浇得心烦,不禁想起路上听到的种种传闻。


赵无极此行从朔方灵州运输数十车粮食到长安,若放在去年,长安一斗米不过十五文,一大马车大约运几十石粮食,市价才几贯钱,利润则更低,根本无法与宝石、玻璃、铜镜、棉布等货物相比。


但从今年春夏之交起,关中和益州北部暴雨连连,即将收获的庄稼不是被洪水淹没,就是被雨水打落在地,长安粮价一日三涨。京畿和剑南的各处庄园则大肆囤粮,粮价愈发水涨船高。


各地行商将目光转向粮价时,他们惊愕地发现,如意居、弘农阁和闻喜堂等商肆从春天起就开始不动声色收购粮食。素叶居则最为夸张,掌柜简若兮不但从去年冬天就囤积粮食,竟然还在长安西郊的刘家村修筑个中等规模的粮仓,美其名曰“素叶义仓”。


于是坊市间纷纷流传,说东宫属言李泌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早在去岁冬至就夜观星象,发现二十八星宿的井宿为云雾遮挡。井宿分野在秦,云雾乃水气凝结之兆,故李先生算定今年关中必有洪灾。益州北部马马虎虎也归井宿管,所以雨水也多。


霨郎君与李先生私交甚笃,把酒言欢时得知天机,故提前有所筹备。至于如意居、弘农阁和闻喜堂,背后都站着手眼通天的大人物,自然要比其他商肆消息灵通。


天宝十二载(753年)六月,长安粮价飞涨到斗米一百一十文,城内外的流民越聚越多,京兆府尹鲜于向忙得狼狈不堪,生怕惊扰到圣人。


长安民众正猜测圣人何时下诏开太仓放粮,减价粜于平民时,右相李林甫突然上奏,说盛王李琦倾其所有在城东庄园储备大量粮食,愿以每斗三十文的价格卖给平民。不仅如此,盛王还在庄园外开设粥厂施舍给缺衣少食的灾民。


圣人闻之大悦,下诏嘉许盛王。太子李亨则赶忙上表,亦称要开设粥厂,救济流民。


那时,赵无极刚从拓枝城运了批瑟瑟、红宝石、金银器皿和大食弯刀到庭州,结结实实赚了一笔。他如此卖力经营,是为攒钱购买海船。


自从庭州金银币被朝廷认可为正式流通的钱币后,江南西道的银矿就成了香饽饽。而霨郎君放出风说倭国金银甚多,长安城中倭国遣唐使门前顿时车马辐辏。性急的海商则直接雇佣人手、购买货物,扬帆东渡。不少行商一去不归、葬身鱼腹,但也有人携带金银矿石满载而归,转手就成富甲一方的巨商。


赵无极看得眼热,对一衣带水、金银遍地的倭国甚是向往。无奈他之前一直关注陆上生意,手下无船无人。而购买海船的开销又高得令人咂舌,赵无极不得不多跑几趟庭州,以积攒本钱。


素叶居兴起后,庭州一跃而起,成为丝路上数一数二的商贸重镇。每次来庭州,赵无极都能发现层出不穷的新玩意。火锅、镖局、棉布与四轮大马车早已司空见惯,他更感兴趣的则是素叶居开创的一系列打理生意的模式,如入股合伙、复式记账等。


此次在庭州逗留期间,由于西郊军寨曾在去年冬至前遭遇袭击,北庭副都护程千里更是遇刺身亡,整个北庭对各路行商的盘查格外严格。好在王正见治军甚严,无人敢趁机勒索商队。


赵无极影影绰绰听说,北庭军成立专门的工兵营、医护营和虞候营。其中工兵营执掌攻守城器械和土木营造;医护营广招民间医师,负责救死扶伤;虞候营则专门巡查各军军纪,一旦被虞候营盯上,不死也要脱层皮。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zz.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zz.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