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大唐西域少年行 > 第九十二章:一石激起千层浪(五)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九十二章:一石激起千层浪(五)

  大唐西域少年行

笔趣阁网 ,最快更新大唐西域少年行最新章节!


“近几年吐蕃也并非……”封常清的话还未说完,却见岑参惊慌失措跑了过来,令他有点不满:“岑判官,何事慌张?”


“节帅,进奏院的密信和家书几经周折,刚刚送抵。 某信,吓出一身冷汗。至于家书,某未敢拆封。”岑参不顾封常清的指责,急忙将密信和家书递给高仙芝。


封常清从岑参焦灼的语气判断出事情非同小可,闭口不言。


高仙芝神色凝重地信,连忙拆开家书细细阅读。尾处虽松了口气,他的脸色却依然沉重。


“可恶!”高仙芝恨恨地叹了口气,将密信递给封常清:“封二,吾虽算不上良善之辈,也做过争权夺利的鬼蜮伎俩,却不曾对任何人下过毒手。谁知某些人竟将主意打到我的头上。”


封常清一目十行读完密信,急切问道:“云舟郎君可有大碍?仙桂郎君呢?”


“幸好霨郎君素叶郡主代为奔走,德嘉郎君也仗义执言,云舟和仙桂只受了点轻刑。”高仙芝喟然长叹:“某当年为救北庭军身陷重围险些丧命于怛罗斯城南。孰知今日竟得北庭小辈之力才逃过一劫,天道幽深,果如是乎?”


“节帅,天道深不可测,世事却有迹可循,李相这条船已不可久待。”封常清幽幽劝道。


“封副使,李相奏请敕封安禄山为东平郡王,应是为酬谢范阳军扶持盛王。李相虽败了一阵,但有盛王在手,还算不上一败涂地。”岑参有点疑惑:“最令某气愤的是竟有人敢暗中杀害安西牙兵,试图嫁祸节帅。”


“岑判官今非昔比,不过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封常清侃侃而谈:“圣人对武惠妃颇为盛王夺嫡并非毫无胜算;李相上表恢复出将入相,意在报复杨国忠与东宫,手段可谓精妙至极。但是,吉温早已改换门庭,王鉷又因谋逆案而死,门下三犬已折损泰半,李相实力大减。更令人担忧的是,某元日时亲眼见李相的身子已呈油尽灯枯之势。虽侥幸撑到夏天,可王鉷之死必重创李相之身心。某担心他日即便盛王登基,所能做的也不过是恩赏李相的后人而已。”


“如此严重?”高仙芝拽了拽大氅,似乎在躲避刺骨的冰寒。


“从密信宸殿议政时,杨国忠咄咄逼人陈.希烈落井下石陈玄礼步步紧逼,李相失去帮手,不得不独自一人面对群敌,已然狼狈至极。若非霨郎君相助,李相恐怕得辞去遥领安西大都护的职使,闭门思过。试想数年前,谁人能将李相逼得如此尴尬境地?不需李相动手,早有罗钳吉网将隐患一一剪去。李相此次虽侥幸躲过政敌的暗算,却损兵折将,大势已去。从长远计,节帅不可不早作打算。”


“如何打算?”高仙芝淡淡发问。


“当务之急,要命卫伯玉带牙兵撤回进奏院,决不可再住在李府。”封常清点出迫在眉睫的急务。


“和李相划清界限?”高仙芝一脸苦笑。


“此举乃昭告天下,节帅是陛下敕封的安西四镇节度使,而非李相之家将。”封常清并不在意说出赤裸而残酷的真相。


“节帅,某不敢认同封副使之言。”不待高仙芝询问,岑参就直截了当说出心中所想:“封副使为保节帅之仕途,急于跳下行将沉没之船。可天下人皆知李相对节帅有恩,圣人也清楚节帅与李相关系匪浅。为君王者,首重自身安危,其次就是臣属的忠义之心。如今圣人已知节帅并无谋逆之心,定会暗察节帅是否忠义。撤回卫别将,虽是顺势而为,却难免有忘恩负义之嫌。”


“忠于李相,不过是小忠;忠于圣人,才是大忠!”封常清与岑参私交甚笃,两人争辩起来也畅所欲言毫无顾忌。


“小忠尚无,何谈大忠?”岑参坚持己见寸步不让。


“李相大权旁落,愚忠又有何益?若引起圣人反感,节帅恐大祸临头。”封常清的考虑十分务实。


“此非愚忠,乃为人之道义耳!若李相谋逆之罪确凿,吾必恳请节帅尽早划清界限。可从密信相乃遭人陷害,节帅若朝秦暮楚,岂不为天下人轻视。且以吾之见,节帅只是欲借李相之势施展胸中抱负,并非阿附权贵之徒,与吉温不可同日而语。”岑参始终恪守心中原则。


“封二岑判官,两位所言各有所长。当年为是否北上救援北庭军,某也犹豫再三。而今行恶虽快意于一时,终不如行善无愧于一世。封二所言不差,李相式微乃大势所趋,不可逆转。但若无李相,吾远征小勃律之功必被人所夺,更当不上四镇节度使。如今李相并非真有什么大逆不道之举,吾又何必召回卫伯玉,沦为见风使舵的小人呢?”


天宝六载(747年)八月,时任安西节度副使的高仙芝远征小勃律大获全胜。在凯旋途中,急于表功的高仙芝命人快马入京报捷,引起时任安西四镇节度使夫蒙灵察的嫉恨。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zz.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zz.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